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 台北市南京西路5-1號12樓之1 02-2567-5690

孩子不當行為的主要原因


文/王麗娟心理師 2011/07/17


孩子的「不當行為」可能千百種:自傷、攻擊、打斷他人、逃避任務、易怒、尖叫、敲打、吸手指、走失、獨佔、說謊、偷竊、不願上學……太多了。


而不當行為的原因是什麼?除了「他故意的!」、「他就是不乖啊!」、「跟他爸爸一模一樣!」、「被同學帶壞的!」、「老師都不處理!」、「青春期了啦!」與「師父說卡到陰」之外,兒童心智科門診與治療室中,常耗費許多時間找出行為(behavior, B)的前事(或稱前提事件antecedent, A)與結果(consequence, C),以瞭解不當行為的起因。


專家學者歸納不當行為起因的主要類型如後,了解原因才能有效處理。


一、因得到他人注意力/社會性增強。忙於準備晚餐的媽媽聽到孩子用力敲打玩具聲響,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前往探視,下回孩子以敲打方式得到媽媽關注的機率就提高了。類似的例子是因病無法上學得到安撫,孩子易於託病尋求注意力;某個幼稚滑稽的行為博得笑聲,孩子可能重複該舉止。這是最容易落入的陷阱,出於不辨、補償、擔心、低估而給出注意力,因而維持孩子的不當行為。


二、由內在感官正增強/自我刺激。身體感官提供的增強很容易感受到,難怪孩子將腿上的蚊子包抓到流血,在自閉症孩子身上常見搖晃、旋轉、拍手、跳躍、注視光源、自傷等提供強烈感官知覺回饋的不當行為。


三、由外在感官正增強/環境結果增強。在課堂中大叫的孩子被帶到走廊,那兒有他喜歡的洗手檯,難怪經常大叫;重複按沖水馬桶以觀察水流;多次聆聽掉落物品的聲音,看媽媽趕緊收拾物品;幾次在夜市走失被帶到警察局看卡通吃點心,增加再度離開父母的行為。


四、逃避要求/社會性負增強。每當寫作業時間,孩子將課本掃落或要求上廁所;在最不擅長的書法課堂中發出尖叫;每當要出門上某一堂復健課時重複丟鞋子;訂正功課時打自己的頭以致無法完成。


五、受到特定環境、刺激或想法誘發的不當行為。每次進入醫院便躺地;聽到同學笑聲就認定遭嘲笑而攻擊他人;看到他人的火車玩具一定搶過來玩;一到自然教室便磨蹭粗糙牆面而無法繼續課程;聽到其他孩子哭聲就咬人;進入新環境就失控地哭泣不止。


六、醫學因素引發不當行為。因頭痛無法表達而打自己的頭;每次便秘就尖叫;因牙痛躺地。若行為的出現與情境無關,需收集資料評估問題行為的醫學因素。


前述第一至四項主因皆是行為受到結果(consequence, C)增強,介入方法自然由控制結果著手,例如:不反應、不給予注意力、預防性地阻斷感官刺激、建立新的行為連鎖、鼓勵適當的替代行為、堅持要求不妥協、授以表達拒絕的方式等。而第五項主因來自前事(或稱前提事件antecedent, A),行為受情境制約的困境需以反制約來治療。當問題行為受醫學因素影響時,行為改變技術仍然有其效果,惟應與醫師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