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 台北市南京西路5-1號12樓之1 02-2567-5690

人生腳本中求生存:心理驅力


文/黃雅芬醫師 2011/07/18


在人生腳本中,孩子在父母和重要他人的影響下將禁令(禁止訊息injunction)存入了自己的兒童自我狀態(C)中。試著想像一個畫面:這些禁令猶如沉重的大石頭,綁住了浮在水面上的孩子們的腳踝,將他們往下拉。為了求生存,孩子們需要向上提升的拉力,而這些可能是像浮板、氣球、或直升機救援繩的求生力量,在溝通分析理論中稱為"心理驅力(drivers)",共分為五種類型:


1.要完美 (be perfect)(把每件事都做好,我才是ok的。)


2.討好別人 (please others)(只有當我討好每個人,我才是ok的。)


3.努力嘗試 (try hard)(當我持續努力嘗試,我才是ok的。)


4.要堅強 (be strong)(唯有否認我的感覺和需要,我才是ok的。)


5.要趕快 (hurry up)(凡事都得趕快,我才會是ok的。)


心理驅力是在人生腳本中屬於社交層面的訊息,是由父母親的父母自我狀態(P)傳遞到孩子們的父母自我狀態。與禁令不同(禁令通常是以非口語且隱微的方式透露,因此父母們多半不自覺),心理驅力是透過大人們以較外顯的語言訊息(例如經常耳提面命)來傳給孩子們。當孩子們接收了這些驅力訊息,他們會從語言內容、聲調、面部表情、手勢和其他姿勢動作表現出特定的行為特徵(例如:擁有"要討好"驅力的人, 較常使用詢問句如"好不好?"、聲調通常較為上揚、較常點頭回應、姿勢較為聳肩前傾且靠近對方、表情較誇張且面帶微笑等)。有經驗的諮商/治療師可以協助分析這幾種不同的趨力行為,以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的心理趨力類型,並進一步處理人生腳本的問題。

















禁令(injunctions)與心理驅力(drivers)示意圖。
由王麗娟心理師重繪自Adrienne Lee, 1988a的Drowning Person (Scriptbound) Diagr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