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 台北市南京西路5-1號12樓之1 02-2567-5690

有時候,最需要治療的人沒來


文/黃雅芬醫師 2011/11/25


有經驗的精神/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多半都同意這句話:「來到門診的,很多時候都不是最需要被幫助的那一位;沒來的才是。」通常當事人很難承認自己需要改變,或是心虛不敢面對,因此在候診區、等候接送的車裡或來看診的人家裡,而非診間,才是”嫌疑人”的集散地。


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有時候很像個偵探,必須將表面的問題抽絲剝繭,逐漸找出每個纏繞難分的線團裡所打的第一個結,然後再幫忙鬆綁和化解。有時候努力了半天,才發現原來問題不在這裡,而是在另一個角落的那團亂線中,只好先深吸一口氣,再繼續奮戰。有時候,任憑再怎麼努力都解不開打了好多死結的線團,真希望能全部”砍掉重練”重新開始。然而,現實狀況通常很難可以像電影或電玩中的場景如此戲劇化,我們只能持續發揮耐心與細心,想辦法逐漸化解。


當最核心的問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,最需要改變的那個人不願意前來共同努力,那其他人該怎麼辦呢?有時候,我會試著邀請對方陪著”病患”一起來到診間,讓對方知道,由於他是病患的重要他人之一,我很想瞭解他對目前問題的看法,希望能與他一同商討該如何協助”病患”。然後,再想辦法把重要的訊息以間接的方式傳遞給對方。不論是什麼樣的擔心(例如:診斷、檢驗、藥物,或心理治療),只要能夠面對面進行溝通,就算是半哄半騙也好,我們就有機會扭轉當事人的想法,並提升他的改變動機。然後,距離能夠完全解套的那一天,就又更近了些。


【歡迎您到臉書粉絲頁對本文發表意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