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 台北市南京西路5-1號12樓之1 02-2567-5690

口語不足者的共同特徵:

思想輸出困難


文/黃雅芬醫師 2012/04/22


這是一個小筆記,想要獻給所有教導我的低口語朋友們。我想說的主要是:


「能以口語或行為充分表達自己的人,真的很了不起。」


腦部將思考轉成口語的過程,其實耗費了好多腦力,對於擅長溝通(口語和非口語)的人而言,這一切都是趨近於自動化的過程,但對於腦部先天發展和一般人不同,或是後天受到腦部創傷的人而言,這條"生產線"上的任何一個環節有了錯誤(如:計畫、執行、監控、修正等層面),就會或多或少影響到最後輸出的結果。


最近幾個月裡,在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口語不足者、幫助他們以文字方式更加順暢表達之後,我發現口語不足的人,主要是【思想的輸出管道】發生了問題。


【思想的輸出管道】發生問題,主要包括 「口語」 和 「非口語(其他行為)」 兩大方面:


一、口語表達困難 (心口不一):dysphasia


1.啟動的速度 (從想講話到講出口的時間間隔,亦即"脫口而出"的速度)


2.咬字清晰度 (構音)


3.語調高低


4.音量大小


5.語音的流暢性


6.口語量不足 (例如:心裡想了10個字,卻只講出2個字。)


7.文法結構異常 (「媽媽,我要吃餅乾」-->「我要吃媽媽餅乾」)


8.口語內容的正確性 ("雞同鴨講"的問題:心裡想的是A,但講出的是B)。



二、行為動作困難 (身心失聯):dyspraxia


1.動作"計畫"困難:無法仔細計畫並執行一連串的動作 (例如:走到桌前,把放在桌上的書拿起來,在手裡翻開書本,從第一頁開始逐頁翻看。),有時候甚至會想A但是去做B (例如:心裡很高興,但卻表現哭鬧行為;心裡很焦慮卻不斷狂笑,被誤以為是自high;心裡難過,但卻面無表情,也哭不出來、等)。


2.動作"啟動"困難:心裡已經想好要做某件事,但無法指揮身體開始行動。(想擁抱老師,但卻站在原地不動;想自己去上廁所,但繼續坐在位子上、等)


3.動作"執行"困難:可用文字或口語表達整個動作的逐步順序,但是無法順暢執行完整步驟。(例如在進行生活自理時,漏掉某些細節未執行)。


4.動作"統整"困難:難以同時整合多種感官系統(聽、看、說、做、、等):例如在和人交談/互動時無法穩定維持眼神接觸。(多半是因為無法同時又講又看,並不是出於不禮貌)肌肉張力異常(太高或太低):和本體覺有很大的關係。(常常能躺就躺,能坐就坐,常被誤以為沒家教) (另一極端是腦性麻痺患者,某些肌肉常常過度僵硬,導致動作控制困難)。


5.動作"抑制"困難:明知不該做(知道後果),卻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 (例如:不該去廁所玩水,但還是去做了,最後導致大人的責罵和自己的懊悔),或是在做到一半時雖然可以發覺自身行為不對勁卻來不及"踩剎車"。



低口語者,不論其主要診斷是哪一種 (自閉症、腦性麻痺、唐氏症、癲癇、罕見疾病、一般發展遲緩或智能障礙、多重障礙等),往往因為口語和行為方面的執行困難導致生活適應各方面的辛苦。透過他人協助使用文字方式來表達 (肢體協助 + 語音或文字回饋),將可彌補低口語者在神經肌肉方面的控制障礙,讓人際溝通變得更加可能。


前列項目或許還不很完整,只是先做個初步發想/小記,也請大家協助指導。


【歡迎您到臉書粉絲頁對本文發表意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