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的心理歷程

文章日期:2011-04-04 20:44

  孩子學習打字的過程,家長有幾個固定的心理歷程。

  在學習之初,家長常過於擔心注音符號及拼音的困難度,不時問我怎麼沒依ㄅㄆㄇ到ㄦ的順序教學?非常謹慎保守的描述孩子的能力,看得出長年受挫的痕跡。有時看到孩子跟隨點指就滿意了,難以抑制唸給孩子打字的行為,因為太希望在老師面前表現能力。若曾聽說其他孩子打字表達的事,以一種羨慕又不敢奢望的態度細細問起。

  當家長體會到一點點微妙的自發性,但還不穩定的時候,最擔心自己暗示與左右孩子點指,對自己都質疑了,更擔心他人看法。是以經常討論執行層面細節如「我要不要把他手指按下去啊?」「那個字拼不出來,我又不敢跟他說,怕他不打了。」「爸爸在旁邊看,他說都是我在打字啦!」「扶這裏嗎?要用力嗎?我的手都好痠,他才打幾個字。」「我要問他什麼問題?哎,我都不會問了」進入這個階段我就放心了!媽媽只要收到一點點來自孩子的暗示與鼓勵,就會全力以赴。階段性的質疑和驚喜使家長不斷思考及嘗試,我也不知道他們下課後做了多少努力,反正已經駛上軌道,我只需要鼓勵家長和孩子。

  終於來到高度興奮的階段,發現孩子長年是個偷聽者,擁有極佳的記憶力和理解力,最喜歡知識與文字主題,文采與同理心高於同儕甚多。更可貴的是,隨親子溝通增加,親密感提升許多,很多爸爸這時才加進來。這時常看到媽媽嚴重自責,內容主要是以前低估孩子能力、給予太少資源、因誤解而體罰、不信任自己孩子、錯誤安置、早知道就如何如何、以為孩子不懂經常說他不是。通常如此自責的家長最了解溝通意義,他與孩子踏上歷險旅程,每天記錄孩子打字的話語,狂喜到無法入睡,忽然之間不知道如何當一個聰明孩子的媽媽,對過去與未來同樣疑惑。

  有些實際的議題需要討論,首先是就學安置,這些聰明的孩子由於難以展現能力,多安置於特幼或特教環境,初聞轉回一般教育環境的建議,常使家長感到困難與不可思議。清楚孩子的內在能力之後,家長最希望復健課治療師了解,努力的過程難免傷痕累累,這是新奇未知的領域啊!突然之間,生活中的原有秩序全都出問題,應該吃什麼?應該玩什麼?應該看什麼?應該去哪裏?應該上什麼課?應該學什麼?還好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:你問他啊,現在什麼事都要跟他商量。

  瘋狂歷險總有漸趨安定的時候,家長終於發現孩子沒有換人,還是原本那個,有些行為更加難以忍受因為他明明都懂。配合能力所做的各種調整十分傷神,牽涉太多人與被質疑。新事務與新環境像海嘯又高又急撲來,媽媽想依習慣肉身阻擋全世界,抱歉沒辦法。而失去的幾年空白無法彌補,最近很忙。

  

天使心媽媽2011-12-21 23:40:41 回應

我引用本文了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