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面對打字溝通時的多重訊息

文章日期:2012-05-07 17:29

和孩子溝通時,空氣中至少流動三種訊息:

1、肢體行為:安定持續打字、扭動、站立、往外衝、不動作、打自己、抽手、拿媽媽的包包等。

2、口語表達:叫、「我要吃海苔」、「阿嬤家」、「我要下課」、「我不要打字」等,當然還有著名的「尿尿~尿尿~」。

3、文字:打字的內容。

三種訊息都在競爭我們的注意力,很不幸的是基於長期習慣或自認為對孩子極度了解,肢體行為和口語表達總是略奪大部份關注。

所以常見場景是: 孩子扭動、站立,口中不斷重複「我不要打字」,手中繼續打字「可是油電雙漲很。。。」但沒人注意。 媽媽很焦慮,不斷要求孩子「坐好,不要一直動」、「你這樣怎麼打字」,重複回應孩子「打完字就吃海苔」、「每次打字都這樣」、「這句講完就好」、「好好好,不要打字」

很快的,媽媽挫折的總結「他在家都不打字!」

這些孩子長年承受「有口難言、身不由己」之苦,肢體和口語表達可信度讓人疑惑。現在,我們嘗試以文字來接近孩子的內心,請給予文字訊息最高順位注意力。不妨試試:「你想要聊嗎?用打字告訴我,跟你確定一下。」「我想仔細看你打字內容,但你一直動一直叫,我可以先忽略這些,專心看你表達什麼嗎?那我就先不管你有沒有坐好囉?」「知道你有很多話要說,試著放鬆、鎮定的談,會更容易表達。」「怎麼了?什麼事這麼激動?是不是有話要跟我說?我好想知道!」「繼續打字,我幫你穩定下來,沒關係。」「打字!只有溝通是最重要的,你不講出來更煩。」「你想到什麼?怎麼了?」

以我來說,我高度專注於孩子的文字表達,忽略小作亂,持續回應文字內容。孩子有更大的機會安定下來,因為被理解。

billy's ma2013-01-15 14:37:18 回應

太棒了,我給你按10個 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