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估智商
文/王麗娟心理師 2013/12/31
最近密集施測魏氏幼兒智力量表,對象是3到7歲診斷為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兒童,孩子必須和媽媽分開跟陌生人獨處,把屁股放在椅子上1至1.5小時,豎直耳朵聽指導語,有時拿筆、有時講話、有時指認、有時排列、有時組合,題目總是愈來愈難,卻不知道答對了嗎?還要多久?在七個(4歲以下)或十個分測驗(4歲以上)當中,孩子展現十八般武藝和極地馬拉松耐力,承受焦慮、未知與挫折直到結束。
智力量表的目的是測得智商,它不是診斷工具,無法依測驗結果斷言自閉症、注意力缺失過動症、學習障礙,與熟悉的抽血、驗尿、拍X光、照胃鏡、流感快篩等醫學檢驗相比著實失望。
更加無奈的,智力測驗低估自閉症兒童內在真實能力,如同生命中許多時刻和情境,當下再添一筆。以下例子我們要放對焦點,以十倍放大鏡找出極輕微瑕疵狂練百次不足以稱道,相反的,孩子願意坐下來回應並不高明的問題使人深深感激。
指導語、試題與回應均已改編。
******
「寫到老師說停為止,嗶,開始。」
「老師不要嗶嗶嗶,老師不要嗶嗶嗶!」皺眉捂著耳朵遲遲不下筆。
幾個分測驗之後,孩子仍然焦慮的冒出「老師不要嗶嗶嗶」
******
翻開題本,孩子邊指邊說「貓咪、火車、便當、太陽、蘋果、小狗、眼鏡。」
「哪一個可以吃?」
「貓咪、火車、便當、太陽、蘋果、小狗、眼鏡。」邊指邊說。
「選一個,哪一個可以吃?」
「一個,一個。」
「請你試試看。」
「哈哈!好簡單喔。」
「接下來請你試試看這個。」
「老師我排不出來。」
「試試看,還有時間。」
「我排不出來,我不排,我不排。」
「請你把他排出來。」
「火車,火車,我要放這邊。」對火車圖片仔細端詳愛不釋手,硬是按住無法讓主試者翻下頁。
「請你選出來。」
「老師,我不敢摸小狗,他會叫嗎?我不敢選。」
******
「請你寫得愈快愈好,到老師說停為止。」
「老師,這是不是電聯車?我在跟你講話,這是不是電聯車?我在跟你講話,我在跟你講話,這是電聯車嗎?」
「時間到。」
******
「計時開始。」
孩子忙將筆芯轉長縮短,找出內心最完美長度,20秒過去,好不容易工作3題,又調整筆芯長度。
「好,停,時間到。」
******
同樣是「好,停,時間到。」
「我還要寫,我還要寫,老師我還要寫。」
******
「嗶,好棒喔,你做好了。」
「幾秒?10秒嗎?有夠弱的。」
******
「新年是什麼意思?」
「新年...新年...是什麼?是屁屁嗎?還是光溜溜的小雞雞?」
******
「台北捷運有哪一條線?」
「淡水線。」
「2加2等於幾?」
「板南線,信義線,木柵線。」
「是的...2加2等於幾?」
「還有捷運中山站,雙連站,民權西路站,圓山站。」
「那麼2加2等於幾呢?」
「我阿嬤住在中山站,從那邊那邊走過去,再走過去...」
「2加2等於幾?」
「再走過去,再爬樓梯就到了,2加2等於4。」
******
「這一題你要選哪個答案?」
「2」
「這一題你要選哪個答案?」
「2」
「這一題你要選哪個答案?你看1、2、3、4、5哪一個?」
「2」
「這一題你要選哪個答案?你看1、2、3、4、5哪一個?」
「2」
「這一題你要選哪個答案?你看1、2、3、4、5哪一個?」
「2」
「我們換一種遊戲。」
******
「請你記住。」
「好了好了。」立刻的。
「剛剛是什麼?」
「是什麼?」試圖翻看前頁。
「請你記住。」
「好了好了。」立刻的。
「剛剛是什麼?」又試圖翻看前頁。
【歡迎您到臉書粉絲頁對本文發表意見】